大学详情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收藏
广东·广州市 创立于2000年
综合
民办
官方电话: 020-82856989,020-82856988
电子邮箱: sontan_zsb@126.com
加入对比
加入志愿表
开设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
法学
省级重点学科
民商法学 、 体育学
  • 类别
    专业名称
  • 金融学类(本科)
  • 经济与贸易类(本科)
  • 法学类(本科)
  • 社会学类(本科)
  • 体育学类(本科)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科)
  • 新闻传播学类(本科)
  • 机械类(本科)
  • 电气类(本科)
  • 电子信息类(本科)
  • 自动化类(本科)
  • 计算机类(本科)
  • 工商管理类(本科)
  • 公共管理类(本科)
  • 电子商务类(本科)
  •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科)
  • 美术学类(本科)
  • 设计学类(本科)
  •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0多人,其中正、副教授100多人,全院教师获得市级以上表彰50余人次,并有多人获得“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增城市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基本信息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办于2000年。2000年属广州大学的二级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独立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并更名为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学校现有广州和肇庆两个校区,总占地1420亩。在校生12000余人,教师500余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120余人。
    学校设有经济与管理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电气与汽车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艺术与传媒系、法政系、外语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通识教学部(2021年6月)。建立了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现代服务业”和具有“新工科”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有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等七个学科,33个本科专业。重视并推进“创新强校工程”建设,多个项目获得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其中,“体育学”和“民商法学”获批为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获批为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法学”获批为广东省重点专业项目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金融学”获批为广东省特色专业项目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产品设计”获批为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构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近年来先后有800余人次在各级各类课外学术科技、文体艺术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300余项;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
    积极开拓国际、港澳台交流与合作。推进会计学、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四个国际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与澳大利亚国王学院、伦敦里士满美国国际大学、美国阿什兰大学合作开展本硕连读联合培养项目;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研究生保荐项目。
    积极服务社会,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成立“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分会”和“城乡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省级基地),建有5个校级科研所,是广东省决策咨询会员单位。坚持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联动发展,传承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毽球、武术、龙舟等传统运动的普及和提高。
    坚持科学发展,社会声誉良好。先后被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最具竞争力独立学校奖”和“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最佳就业服务奖”,连续七年被增城区人民政府授予“增城教书育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校园绿化荣获“广州市花园式单位”称号。在艾瑞深中国校友网发布的2020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上,学校进入“区域一流独立学院”行列。在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应用大学(独立学院)百强榜中,学校排名全国第79位。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学校将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新构建产教融合等多方协同培养的育人机制,致力于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21年1月发布)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办于2000年。2000年属广州大学的二级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独立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并更名为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学校现有广州和肇庆两个校区,总占地1420亩。在校生12000余人,教师500余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120余人。

    学校设有经济与管理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电气与汽车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艺术与传媒系、法政系、外语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通识教学部(2021年6月)。建立了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现代服务业”和具有“新工科”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有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等七个学科,33个本科专业。重视并推进“创新强校工程”建设,多个项目获得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其中,“体育学”和“民商法学”获批为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获批为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法学”获批为广东省重点专业项目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金融学”获批为广东省特色专业项目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产品设计”获批为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构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近年来先后有800余人次在各级各类课外学术科技、文体艺术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300余项;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

    积极开拓国际、港澳台交流与合作。推进会计学、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四个国际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与澳大利亚国王学院、伦敦里士满美国国际大学、美国阿什兰大学合作开展本硕连读联合培养项目;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研究生保荐项目。

    积极服务社会,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成立“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分会”和“城乡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省级基地),建有5个校级科研所,是广东省决策咨询会员单位。坚持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联动发展,传承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毽球、武术、龙舟等传统运动的普及和提高。

    坚持科学发展,社会声誉良好。先后被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最具竞争力独立学校奖”和“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最佳就业服务奖”,连续七年被增城区人民政府授予“增城教书育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校园绿化荣获“广州市花园式单位”称号。在艾瑞深中国校友网发布的2020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上,学校进入“区域一流独立学院”行列。在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应用大学(独立学院)百强榜中,学校排名全国第79位。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学校将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新构建产教融合等多方协同培养的育人机制,致力于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21年1月发布)

    历史沿革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