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详情
外交学院
外交学院
收藏
北京·北京市 创立于1950年
其他
双一流
中央部委
公办
官方电话: 010-68354353,010-89146832
电子邮箱: zhshb@cfau.edu.cn
加入对比
加入志愿表
开设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
外交学 、 英语
国家级重点学科
国际关系 、 外交学
  • 类别
    专业名称
  • 金融学类(本科)
  • 经济与贸易类(本科)
  • 法学类(本科)
  • 政治学类(本科)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科)
  • 科研实力
    • 1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
      博士
    • 3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数
      博士
    • 2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
      硕士
    • 8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数
      硕士
    师资力量
    外交学院有职工4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170余人,教授和副教授占全院教师总数的66.0%,讲师占32.5%,北京市教学名师8人;聘请了几十位各国资深高级外交官和各相关学科著名专家任兼职教授,并长年聘有30多名相关专业的外国专家和教师;此外,学院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市级教学团队2个。
    基本信息
    外交学院是以服务中国外交事业为宗旨,培养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规模、高层次、特色鲜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在周恩来总理倡议下,1955年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成立。周总理为学院亲笔题写校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元帅担任外交学院首任院长。
    我院自创办以来一直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钱其琛副总理、唐家璇国务委员、戴秉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国务委员、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以及历任外交部长曾多次来学院视察和指导工作。在学院建院四十、五十周年之际,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李岚清副总理、钱其琛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为学院题词、发贺信,对学院寄予殷切期望。2012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为学院亲笔题写了“中国外交官的摇篮”。
    外交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周恩来总理向外交人员提出的“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十六字方针作为校训,以江泽民同志为我院所作“立足祖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培育英才”的题词精神和钱其琛同志对我院提出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实际”为办学方针,把培养高层次外交外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改革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拓宽专业方向,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我院秉承外交特色鲜明,外语优势突出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爱祖国、知世界,通专业、精外语,高素质、复合型"的优秀外交外事人才。学院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刻苦严谨的学风,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重视修养教育,尤其重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国情意识、组织纪律性教育。在教学上,既重视基础理论课教学,又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既重视外语水平的提高,又重视外交业务和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的掌握,培养政治与业务、汉语与外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外交外事及涉外工作对各种人才的需要,我院采取“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制,招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我院设立了外交与外事管理系、英语系、外语系、国际法系、国际经济学院、基础教学部、研究生部、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教育学院等9大教学单位,还有亚洲研究所、周恩来外交研究中心、国际法研究所等30余个研究中心。
    我院是全国首先设立外交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也是国家首批国际关系学和外交学专业硕士和博士授予单位。现拥有国际关系、外交学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政治学(一级学科)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及3个专业学位授予权,11个本科专业。两个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和中国国际法学会以及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设在我院。
    我院与国(境)外76个国家(地区)的152所高校(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谅解备忘录),其中开展实质性合作的院校84所。每年选派部分优秀本科生及研究生到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荷兰、瑞士等国家的大学进行交流学习。2013年1月,我院与法属波利尼西亚大学签署协议,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建校60多年来,外交学院本着服务中国外交大局和外交一线的方针,为国家培养了两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500多人担任驻外大使,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就有我院的毕业生。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优秀外交人才的需要与日俱增,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的校园规模和教学条件,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外交部党委的关怀下,2012年9月外交学院沙河校区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新校园教室宽敞明亮、设施完备现代、校园环境赏心悦目,体现了外交学院开放、包容、理性、充满人文关爱的特色办学理念。
    2012年9月1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来到新校园,出席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铜像揭幕仪式,发表重要讲话,对学院提出期望:“外交学院一定要有一流师资、一流学科、一流理念,将一流人才输送给祖国外交事业。”
    2014年1月3日,外交部、教育部共建外交学院签约仪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根据《外交部、教育部共建外交学院协议》,两部建立协调机制,在政策扶持、经费保障、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干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学院的支持力度。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外交学院成功跻身首批全国9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学是党和国家赋予外交学院的光荣使命,外交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院积极开拓创新、探索培养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的新途径,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院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努力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人才队伍的孵化器,新时期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与创新的排头兵和新时期对外交流合作的生力军”,将一流人才输送给祖国外交事业。

    外交学院是以服务中国外交事业为宗旨,培养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规模、高层次、特色鲜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在周恩来总理倡议下,1955年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成立。周总理为学院亲笔题写校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元帅担任外交学院首任院长。

    我院自创办以来一直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钱其琛副总理、唐家璇国务委员、戴秉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国务委员、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以及历任外交部长曾多次来学院视察和指导工作。在学院建院四十、五十周年之际,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李岚清副总理、钱其琛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为学院题词、发贺信,对学院寄予殷切期望。2012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为学院亲笔题写了“中国外交官的摇篮”。

    外交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周恩来总理向外交人员提出的“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十六字方针作为校训,以江泽民同志为我院所作“立足祖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培育英才”的题词精神和钱其琛同志对我院提出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实际”为办学方针,把培养高层次外交外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改革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拓宽专业方向,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我院秉承外交特色鲜明,外语优势突出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爱祖国、知世界,通专业、精外语,高素质、复合型"的优秀外交外事人才。学院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刻苦严谨的学风,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重视修养教育,尤其重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国情意识、组织纪律性教育。在教学上,既重视基础理论课教学,又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既重视外语水平的提高,又重视外交业务和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的掌握,培养政治与业务、汉语与外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外交外事及涉外工作对各种人才的需要,我院采取“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制,招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我院设立了外交与外事管理系、英语系、外语系、国际法系、国际经济学院、基础教学部、研究生部、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教育学院等9大教学单位,还有亚洲研究所、周恩来外交研究中心、国际法研究所等30余个研究中心。

    我院是全国首先设立外交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也是国家首批国际关系学和外交学专业硕士和博士授予单位。现拥有国际关系、外交学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政治学(一级学科)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及3个专业学位授予权,11个本科专业。两个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和中国国际法学会以及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设在我院。

    我院与国(境)外76个国家(地区)的152所高校(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谅解备忘录),其中开展实质性合作的院校84所。每年选派部分优秀本科生及研究生到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荷兰、瑞士等国家的大学进行交流学习。2013年1月,我院与法属波利尼西亚大学签署协议,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建校60多年来,外交学院本着服务中国外交大局和外交一线的方针,为国家培养了两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500多人担任驻外大使,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就有我院的毕业生。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优秀外交人才的需要与日俱增,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的校园规模和教学条件,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外交部党委的关怀下,2012年9月外交学院沙河校区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新校园教室宽敞明亮、设施完备现代、校园环境赏心悦目,体现了外交学院开放、包容、理性、充满人文关爱的特色办学理念。

    2012年9月1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来到新校园,出席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铜像揭幕仪式,发表重要讲话,对学院提出期望:“外交学院一定要有一流师资、一流学科、一流理念,将一流人才输送给祖国外交事业。”

    2014年1月3日,外交部、教育部共建外交学院签约仪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根据《外交部、教育部共建外交学院协议》,两部建立协调机制,在政策扶持、经费保障、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干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学院的支持力度。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外交学院成功跻身首批全国9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学是党和国家赋予外交学院的光荣使命,外交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院积极开拓创新、探索培养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的新途径,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院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努力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人才队伍的孵化器,新时期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与创新的排头兵和新时期对外交流合作的生力军”,将一流人才输送给祖国外交事业。

    历史沿革
  • 1950年2月

    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外交系,开始培养少量由各地选调的干部学员。

  • 1955年01月01日

    创办时间

  • 1955年9月

    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教师队伍大部,以及外交系的全部学生和部分行政管理干部转入外交学院,同时以外交学院的名义招收了1955级新生,学生大多为中组部以外交学院名义从各大局抽调的科级干部。

  • 1955年9月

    开始招收研究生,培养国际关系、国际法、世界经济和世界史专业的研究人才和师资。

  • 1955年9月10日

    外交学院在北京西苑的中直机关礼堂成立。设本科和专修科。专修科任务是培训一些地区、单位调到外事部门的干部学员,并轮训外交部和其他涉外单位的在职干部。学院还开办过一少数民族班、工人班,准备出任大使、参赞的高干班等。

  • 1956年3月

    学院迁入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展览馆路)。

  • 1957年

    暂时停止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本科新生,扩大选调青年干部入学培训。

  • 1958年8月1日

    外交学院正式改名为国际关系学院。

  • 1961年10月5日

    外交学院恢复原校名。

  • 1966年6月

    “文化大革命”开始,教学工作被迫停止。

  • 1980年4月4日

    恢复外交学院并开办外交部在职干部外语训练班。

  • 1981年11月3日

    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取得法学等五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 1984年1月13日

    取得特殊用途外语(英语、法语)专业等两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 1985年

    成立了夜大学,设有三年制国际政治专科班和三年制外语(英语、法语)专科班。

  • 1985年

    取得历史学国际关系史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 1985年

    将原五年制本科改为“四·二”学制,即外交学院本科实行“双学位”学制。

  • 2012年9月

    外交学院沙河校区投入使用,首批本科两个年级入驻。

  • 2013年9月

    研究生、二学位和本科生新生也入驻新校区。 

  • 2017年9月

    入围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