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浙江省属重点大学,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先后经历了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浙江工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等发展阶段,几易校址,数历分合。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杭州船舶工业学校、浙江建材工业学校分别于1994年、1999年和2001年并入浙江工业大学。经过几代工大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百强行列。2009年6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浙江工业大学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3年5月,由学校牵头建设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成为全国首批14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2015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入选浙江省首批“省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浙江省杭州市。学校设朝晖、屏峰、之江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009.92亩,校园环境优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现有66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设有27个学院1个部。学校现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未覆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一级学科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5个;具有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药学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会计硕士等12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40.77亿元。图书馆面积4.6万余平方米,藏书(含电子图书)1080万余册,中外期刊53768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048人,其中专任教师2118人,正高级职称教师487人,副高级职称教师94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02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特支计划”入选者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浙江省特级专家8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2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35人。截至2017年底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19159人;在读各类研究生9663人(博士研究生78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52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363人);成人教育学生15600余人;留学生1706人。
学校现有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牵头建设)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基地1个、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新型高校智库等省部级科研平台34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11个、B类7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科学五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根据ESI2018年5月数据统计);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获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专业1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4部,21位教授被聘为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级精品课程5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浙江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个,省优势专业17个,省特色专业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MBA项目通过全球商学教育三大权威国际认证之一的AMBA认证。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单位。在近三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二等奖7项、省级一等奖15项。学校先后有40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6项。截至2016年底,学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国高校第10位。2017年,学校科研经费到款5.8亿元。
学校坚持厚德健行的校训,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培养能够引领、推动浙江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英人才。建校63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20余万人。2003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近年来,学生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近三年在各类高水平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国际级奖61项、国家级奖228项。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2017年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96.22%,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98.69%,本科生出国升学率为27.73%。
学校对外交流活动日趋活跃,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比利时、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韩国、土耳其、瑞典、芬兰、奥地利、爱沙尼亚、马来西亚、泰国、加纳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近80所高校和机构建立并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引进海外智力、来华留学生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学校具备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共有来自100余个国家、地区的留学生,学习汉语言、中国文化及本科、硕士、博士专业课程。
学校深入推进校办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坚持走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的发展道路。现拥有6家全资校办企业、4家参股企业。其中,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入选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中勘协建筑设计分会工程总承包研究和推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有浙江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杭州航海仪器有限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学校后勤顺应社会化改革潮流,组建后勤集团,模拟企业化运作,拥有全国高校百佳食堂,构建了适应和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浙江工业大学理应勇挑重担,努力建成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区域经济腾飞、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潮王路18号
邮政编码:310014
电话问询台:86-0571-88320114
创办时间
政务院作出了“必须对中等技术教育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整顿和发展”的指示,并确定各类中等专业学校逐步划归有关业务部门领导。
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发文将温州高工、杭州工业学校化工科、苏州高工化工科合并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杭州化学工业学校。其中温州工业学校改名为杭州化学工业学校温州分校。
暑假撤销温州分校,迁回杭州。
列为省管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归属浙江省人民委员会领导,改名为浙江化工专科学校。
浙江省委决定在衢州城郊以浙江化工专科学校为基础,衢州化工专科学校并入,建立浙江化工学院,校址选在衢州城南石室公社(今衢州市柯城区石室乡)烂柯山下。
浙江化工学院破土动工。半年时间抢建了1.25万平方米的校舍。9月,专科、本科迁往衢州,开始教学活动。同年,文一路校园内主马路东边的房屋(不包括14号楼),全部移交给杭州工学院(杭州工学院停办后,上述房屋转给省委党校)。主马路西边的全部房屋及设施,以及主马路东的14号楼留给中专部(后改杭州化工学校)使用。
学校又归属化工部领导,浙江化工学院迁回杭州原址(浙江化工专科学校),两校共同使用杭州化工学校校舍。
学校再次归浙江省管理,浙江化工学院又迁回衢州原址办学。
期间文化大革命,其中1966-1970中断招生四年。
浙江省革委会决定将杭州化工学校并入浙江化工学院,原浙江丝绸工学院迁入,房屋和设施全部移交给该校。
浙江省委下文创办浙江工学院,校址选在西湖区(即下城区朝晖校区)上塘公社潮王、东新大队,规划用地430亩,按3000名学生规模设计。
浙江工学院宁波分校(宁波市第一所工科大专学校)创建;成立第二年,浙江省轻工业厅与宁波市政府协商,决定办一所以培养纺织工业技术人才为主的省属中专,在浙江工学院宁波分校的基础上建立浙江省纺织工业学校(现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校址迁到江北区姚江边上。
浙江化工学院作为建校基础并入浙江工学院。
浙江工学院浙西分校创办。
浙江省人民政府开始与祖籍嘉兴的台湾实业家张子良先生洽谈捐资在浙江工学院基础上共建浙江工业大学之事。
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浙江工业大学总体规划。
浙江省人民政府发文同意浙江工学院更名为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学院浙西分校更名为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
浙江省政府发文,将省计划与经济委员会所属的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金华分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之一)成立。
省政府发文,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的杭州船舶工业学校并入浙江工业大学,定名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校区;学校决定在之江校区创办民办机制运作的二级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浙江省政府下发专题会议纪要,将省建材工业总公司所属的浙江建材工业学校并入浙江工业大学。
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教育部和浙江省政府签订共建协议,浙江工业大学成为省部共建大学,亦为东部沿海省份第一所省部共建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签署了两校对口支持与合作协议。浙江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干部交流、师资培训等方面加强对浙江工业大学的对口支持与合作。
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升格更名为衢州学院。
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浙江工业大学牵头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成为浙江省第二所入选国家高等教育重大工程的高校;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成立;正式成为亚洲规划院校联盟(APSA)成员。
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与德清县人民政府签订建设“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园”协议,共同建设浙江工业大学德清校区,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浙工大工科相关学院主体将入驻德清校区,包括化工学院、药学院、材料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海洋学院(海洋研究院)等。同时入驻的还有浙工大工业研究院。
入选浙江省第一批重点建设高校。
浙江工业大学激光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国家“111计划”。
获批“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设单位。
省发改委正式批复浙江工业大学德清校区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该项目预计于2017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周期两年。
浙江工业大学社会主义学院正式成立。
浙江工业大学签约对口支援宁夏理工学院。
总投资28.3亿元的浙江工业大学德清校区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浙江工业大学与浙江树人大学签署对口支持协议。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学校新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药学、应用经济学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新增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建筑学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新增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会计硕士等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浙江工业大学与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合作共建浙江工业大学绍兴研究院。
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发起成立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
浙江工业大学与钱塘新区达成战略合作,浙江工业大学钱塘生物产业研究院落户杭州医药港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