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详情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收藏
江苏·南京市 创立于1902年
理工
百年老校
公办
官方电话: 025-58139090
电子邮箱: zhaosheng@njtech.edu.cn
加入对比
加入志愿表
开设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
安全工程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类别
    专业名称
  • 金融学类(本科)
  • 经济与贸易类(本科)
  • 法学类(本科)
  • 社会学类(本科)
  • 体育学类(本科)
  •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科)
  • 数学类(本科)
  • 物理学类(本科)
  • 化学类(本科)
  • 地理科学类(本科)
  • 力学类(本科)
  • 机械类(本科)
  • 仪器类(本科)
  • 材料类(本科)
  • 能源动力类(本科)
  • 电气类(本科)
  • 电子信息类(本科)
  • 自动化类(本科)
  • 计算机类(本科)
  • 土木类(本科)
  • 测绘类(本科)
  • 化工与制药类(本科)
  • 地质类(本科)
  • 轻工类(本科)
  • 交通运输类(本科)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科)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科)
  • 建筑类(本科)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本科)
  • 生物工程类(本科)
  • 公安技术类(本科)
  • 药学类(本科)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
  • 工商管理类(本科)
  • 公共管理类(本科)
  • 工业工程类(本科)
  • 电子商务类(本科)
  • 设计学类(本科)
  • 科研实力
    • 6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
      博士
    • 37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数
      博士
    • 20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
      硕士
    • 80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数
      硕士
    实验室与研究机构
    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29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3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26人(其中青年千人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滚动支持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1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人社部留学回国人员资助计划1人;“十二五”“863”计划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主题专家组专家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基本信息
    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国百强省属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落实“科技创新改革30条”试点高校。
    学校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各类学生3.5万余人。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一期项目4项、二期项目6项、三期项目6项,“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8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本科专业91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个学科门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A等级(全国前2%~5%),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B+等级(全国前10%~2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位列全省第一。学校在2021年5月ESI全球综合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5位,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20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并列中国内地高校第34-50位;2021年3月,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30位;2020年8月,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全球第401-500位,并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0-71位。
    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4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人才132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3个,省部级重点高层次人才139人次,省部级重点高层次团队35个。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着力构筑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加强“新工科”建设,23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学校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书院制“2011学院”,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共建“英才班”。“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8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0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涵盖30个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2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江苏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4门。2006年学校获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获批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多年来学校已经培养出1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20多位两院院士、50多位央企和上市公司领导,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
    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工信部面向工业催化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等国家级科研机构6个(唯一同时拥有6类平台的江苏省属高校),省部级研究中心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5个。“十二五”以来,学校科研项目及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46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7人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现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1个。
    学校坚持扎根大地,贡献社会的特色发展理念,主动将创新链对接产业链,推动产学研深入合作,重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学校推进校地融合、产教融合,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数十家新型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和产业学院。学校加强校企融合,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润有限公司等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十二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9994余项,科技经费50.6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实施全球拓展战略,成为首批通过来华留学认证的22所高校之一;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海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成立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柔性电子创新引智基地”项目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是“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化工与建筑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与法国勃艮第大学合作举办机器视觉“1+2”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机械工程、制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等4个“3+1”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机械工程、制药工程项目入选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美国东华盛顿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1+2+1”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剑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国卡迪夫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学生交流项目;现有来自10多个国家的数十名外籍专家和世界各国的海外留学生600余人。
    展望未来,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永恒主题,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创建,固本强源,协同创新,奋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国百强省属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落实“科技创新改革30条”试点高校。

    学校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各类学生3.5万余人。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一期项目4项、二期项目6项、三期项目6项,“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8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本科专业91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个学科门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A等级(全国前2%~5%),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B+等级(全国前10%~2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位列全省第一。学校在2021年5月ESI全球综合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5位,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20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并列中国内地高校第34-50位;2021年3月,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30位;2020年8月,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全球第401-500位,并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0-71位。

    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4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人才132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3个,省部级重点高层次人才139人次,省部级重点高层次团队35个。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着力构筑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加强“新工科”建设,23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学校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书院制“2011学院”,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共建“英才班”。“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8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0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涵盖30个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2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江苏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4门。2006年学校获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获批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多年来学校已经培养出1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20多位两院院士、50多位央企和上市公司领导,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

    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工信部面向工业催化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等国家级科研机构6个(唯一同时拥有6类平台的江苏省属高校),省部级研究中心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5个。“十二五”以来,学校科研项目及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46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7人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现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1个。

    学校坚持扎根大地,贡献社会的特色发展理念,主动将创新链对接产业链,推动产学研深入合作,重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学校推进校地融合、产教融合,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数十家新型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和产业学院。学校加强校企融合,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润有限公司等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十二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9994余项,科技经费50.6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实施全球拓展战略,成为首批通过来华留学认证的22所高校之一;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海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成立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柔性电子创新引智基地”项目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是“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化工与建筑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与法国勃艮第大学合作举办机器视觉“1+2”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机械工程、制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等4个“3+1”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机械工程、制药工程项目入选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美国东华盛顿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1+2+1”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剑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国卡迪夫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学生交流项目;现有来自10多个国家的数十名外籍专家和世界各国的海外留学生600余人。

    展望未来,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永恒主题,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创建,固本强源,协同创新,奋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

    历史沿革
  • 1902年01月01日

    创办时间

  • 1902年

    南京化工大学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建立。学堂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历史时期。

  • 1915年

    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创建。

  • 1917年

    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改建为同济医工专门学校(附设机师科)。

  • 1923年

    同济医工专门学校附设机师科改建为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学校。

  • 1935年

    同济大学附属高级职业学校更名为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 1949年

    更名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定名南京大学。

  • 1950年

    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华东工业部同济高级工业学校。

  • 1952年

    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工学院分出,成立南京工学院。

  • 1952年

    同济高级工业学校(部分)参与合并组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后发展为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参与合并组建南京工程学院)。

  • 1953年

    咸阳机器工业学校土木营造科并入南京建筑工业学校

  • 1953年

    同济高级工业学校撤销,同济高级工业学校(土木科)更名为南京建筑工程学校。

  • 1958年

    化工系从南京工学院分出建立南京化工学院,与北京化工大学同属原化工部。

  • 1980年

    南京建筑工程学校升格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

  • 1981年

    原南京建筑工程学校部分资源复校为南京建筑工程学校(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 1981年

    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 1995年4月

    更名为南京化工大学。

  • 1998年7月

    由化学工业部管理划转归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

  • 2001年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撤并。

  • 2001年5月

    原化工部直属的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建设部直属的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南京工业大学。

  • 2006年

    学校获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 

  • 2010年6月

    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 2010年11月

    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南京工业大学正式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 同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 2011年

    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 2012年

    作为“国立中央大学”的一脉,南京工业大学与同根同源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共同举行110周年校庆。

  • 2012年7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南京工业大学,支持其土木工程、建筑等学科建设。

  • 2013年1月

    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 2016年6月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南京工业大学。同年,成为全国首批通过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的22所高校之一。

  • 2017年12月

    获批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同月,学校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 2018年3月

    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 2019年10月

    发起成立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